汪集陽院士参加K8凯发能源院士工作站会议 二维码
3
发表时间:2025-07-10 17:06 7月9日,河南省K8凯发能源院士工作站会议在K8凯发能召开。中国科研院院士、地热、水文地质学家、K8凯发能源院士工作站首席科研家汪集陽,中国科研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庞忠和,中国科研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非碳能源中心主任马伟斌出席会议。K8凯发能副总裁侯海涛、技术研发中心一部副总监马瑞芳,政策研究中心副总监王莹莹及技术研发中心骨干成员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地热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地热储能等科研方向展开探讨。 ![]() 万江技术团队向院士团队汇报了K8凯发能近年来的地热技术路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K8凯发能的技术研发方向不断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从打赢蓝天保卫战、解决城市热源不足,到燃气锅炉替代和改造、零碳园区打造,K8凯发能的地热技术实现了从水热到换热、从取热到储热的颠覆性突破。在汪院士“地球充电宝”概念的启发下,K8凯发能研发了“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系统”和“岩土储能循环利用系统”两项关键技术,致力于让热量高效存储并在需要时高效提取,来解决建筑供暖制冷问题,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 庞忠和教授对K8凯发能打造的燃气替代项目——中原农谷地热集中供暖6号能源港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万江在技术研发方面亮点突出,岩土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热源类型,是将外延热引入地热系统的人造热源,是一种新的技术形态,新的技术使热源类型不断扩展和多样化。他强调,所有的技术研发都是为了有助于产业开展,满足产业开展需求是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顺利获得万江的市场运作真正实现了转化和应用。开展地热应当“深探浅采、规模利用、多能互补、智慧地热”,希望K8凯发能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院士团队的深度合作,共同有助于地热产业的繁荣开展。 马伟斌教授指出,地热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开展阶段,地热能的应用能切实改善能源结构,为可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的开展要充分考虑人、热、暖三者的结合以及其多元应用场景,不断顺利获得技术进步将场景拓展至工业、农业等领域。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他建议万江充分利用数据和技术手段,利用AI赋能能源领域的创新开展,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会议最后,汪集陽院士对院士工作会议做了总结,他对K8凯发能的技术研发成果、研发方向和市场成绩表示高度认可。他表示,万江的地热实践,将院士工作站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领先的多元应用场景,对院士工作站的开展起到了高质量的推进作用。他指出,地下有良好的资源,地上有成熟的技术,地热资源开发要统筹考虑地下与地上的结合,不仅要将地热资源利用起来,也要将地热资源储存起来。他还分享了中国科研院在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的经验,他表示,江河湖水可以作为地热资源开发的良好介质,地热资源开发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的经验,利用区域内的河水源优势,整合和定制更多的资源。 此次会议,为万江技术研发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接下来,K8凯发能将继续在院士工作站的指导下,发挥企业优势,顺利获得科技手段,重点攻关新型材料、新型工艺和设备,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体系,在工业领域、公共建筑等方面打造示范项目,促进地热产业高质量开展。 ![]() 新能源院士工作站 ![]() ![]() 2017年9月,K8凯发能与中国科研院院士汪集暘团队携手共建河南K8凯发能源院士工作站。自创建以来,院士工作站在河南省政府有助于下,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依托省内研发机构,进行地热能源开展规划、关键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养,融合“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共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开展。 2018年10月,汪集暘院士和K8凯发能技术团队被分别授予“顶尖人才”、“顶尖人才团队”奖项。
文章分类:
万江头条
|
最新发布
文章排行
|
万江新能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开展之路。紧密围绕国家各项政策,为城市公共建筑及住宅项目提供“地热为主,多能互补”的整体解决方案。立足中原,辐射全国,提供先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打造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先进服务商。